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高价购买洋奶粉,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表示,将整顿乳业使民众恢复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由于担心国产奶粉质量不达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高价购买洋奶粉。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昨日表示,将整顿乳业使民众恢复对国产奶粉的信心。
农业部副部长:将整顿乳业恢复对国产奶粉信心
凤凰卫视和凤凰网记者提问称:“前不久香港对奶粉进行非常严格的限购措施,奶粉问题其实是内地民众特别关注的,在奶粉的安全方面,农业部有没有一些措施和考量?”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陈晓华说,内地一些民众到香港大量购买奶制品,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档奶粉有需求。第二,境内外的高档奶粉存在一定的价差。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现在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还没有恢复,还有一些不放心。
陈晓华认为,奶制品的生产链条比较长,农业部首先是要把住好生鲜乳的质量关口,因为这是奶粉质量保障的源头,“我们要下更大决心解决好生鲜乳和奶粉质量问题”。就生鲜乳的质量保证来看,第一是要加强检测,第二是要转变饲养方式,第三是要严格执法。陈晓华说,“我们加大对奶站和运输车辆的整顿,取缔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奶站。只要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就能改变乳业被动的局面。”
内地客大量购买致供不应求 香港实施奶粉“限购令”
由于内地消费者的大量购买致香港本地奶粉供不应求,从本月起,香港开始实施奶粉“限购令”,规定离境人士所携带出境的奶粉每人不得超过两罐。
据北京晨报报道,奶粉限购令出台以后可急坏了众多依靠代购买奶粉的年轻父母。记者调查发现,香港代购奶粉应声涨价一至两成,而且不一定能买到现货。
昨日,记者查看了一家香港奶粉代购网店的交易记录。900克装“金装港版雅培2段皇牌恩美力二段”的价格最近出现四级跳,2月18日之前,售价一直是206元,2月18日涨到216元,4天后的2月22日涨到222元,又过了4天,2月26日涨到230元,最近的一次涨价是3月6日,涨到235元。短短一个月时间,涨幅达到14%。至于近期还会不会涨价,客服表示“不是很清楚”。在另一家网店,900克装的“香港版美赞臣1段安婴儿A+”之前是285元左右,现在是305元。对于近期会不会涨价,该客服也“暂时不清楚”。记者从部分代购奶粉的网店了解到,由于去年海关政策出现调整,从荷兰、新西兰、德国等地代购奶粉已经重新走上正轨,但海关清关速度变慢,消费者通常需要多等一个星期左右。而正在实施紧缩政策的香港,从代购渠道购买奶粉也有可能遭遇“限购”。
据东北网报道,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香港每月进口约400万罐奶粉,除本地婴儿少部分消耗外,每月约300万罐奶粉经香港转出口。有网站统计调查数据显示,香港限购后的7天时间里,网友搜索“香港代购奶粉”次数环比上涨超过200%,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达到158.5%。国内消费者对洋奶粉的“追捧”程度可见一斑。
对此现象,有专业人士分析说,其实我们的国产奶粉的整体应该值得放心。但很多消费者容易陷入到认知误区,因为个别负面事件而以偏概全,并因个别反面典型形成“羊群效应”,盲目跟风,对大多数合格的国产奶粉也抵触排斥。另外,很多消费者片面“崇洋”,认为孩子吃洋奶粉就可以成长更健康。更有一部分消费者以购买洋奶粉为炫耀资本,认为吃国产奶粉就好像低人一等。
“崇洋”图的是信任与安全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其实,内地赴港抢购奶粉,关键还是青睐香港奶粉监管质素高。港府正决心进一步提高香港婴幼儿奶粉的质量标准,并且就此立法。
为防劣质奶粉袭港,食物及卫生局完成36个月以下婴幼儿奶粉的立法咨询后,建议6个月以下婴儿配方奶粉,需按食品法典委员会(CO D EX )订立的“1+33”规定,即奶粉内要有包括能量(1)和蛋白质、钙等33种营养素(33)的含量;而6个月以上36个月以内的较大婴儿配方奶粉,成分需包括“1+25”,即能量(1)和蛋白质、钙等25种营养素(25)的含量。
同时,港府拟立法强制规定所有奶粉及婴儿食品须附加营养标签,列明各项奶粉成分含量。港府预计今年内可向立法会提交法例审议。
食卫局提交立法会的文件显示,港府在去年底至今年1月底就婴幼儿奶粉标准立法进行公众咨询。业界及市民支持以CO D EX标准为立法基础,建议奶粉按CO -D EX订立的“1+33”规定,奶粉内要包括能量及33种营养素含量,但是否将CO D EX的最高指导水平作为法定含量上限,仍要与业界商讨。
内地乳制品如何收复民心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要重建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首要的就是恢复原来的标准。
“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谈到我国现行的最新奶业安全标准,王丁棉颇有微词,“按照我国最新奶业安全标准,蛋白质含量由原标准中的每100克含2.95克,下降到了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0克以上的标准,这一标准可以说是全球最低的。”
乳业国家标准为何不升反降?吉林乳业集团总经理任松任松认为是个别乳业巨头企业操纵了新国标,“生奶、常温奶、巴氏奶等产品的标准是由伊利、蒙牛以代拟稿的方式参与制定的,而酸牛奶的标准是由上海光明乳业代拟稿制定。光明乳业的酸牛奶生产技术比较超前,所设定的标准要求也相对高一些。但伊利、蒙牛难以做得到同等标准,就极力反对,要求把标准降下来,以迁就他们。”
“在新标准制定征求意见阶段或过程中,地方奶协和专家也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但均不被采纳。”他向本报透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