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中心接收的5批腹泻样品共计29头/份,使用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检出副结核抗原阳性17头/份,阳性检出率高达58.6%,故提醒各牧场对副结核做好预防措施!
危害: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牛的副结核病常导致感染牛的慢性增生性肠炎,以及体重、产奶量等生产性能下降,给畜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且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以及有效的疫苗。
临床症状:牛副结核病为典型的慢性传染病,病牛感染后体温变化不明显,出现顽固性下痢,高度消瘦为其临床特征。
早期:间歇性腹泻,时轻时重,体温正常,粪便稀薄恶臭,有气泡和粘液块,发病初期经对症治疗后可得到控制。
中期:顽固性下痢,对药物治疗不敏感,营养高度不良,全身衰弱死亡。
后期:精神萎靡,被毛粗乱,眼窝下陷,不愿行动,卧地,为慢性、卡他性肠炎,呈长期循环性腹泻,逐渐出现衰弱、脱水等症状,高度消瘦。体温变化不大。
流行病学:
(1)发生:一年四季均可发,无季节性。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一般以4-6月龄以内的犊牛易感,成年牛也可井口感染大量细菌而发病。
(2)传播途径:病牛和无症状感染牛为主要传染源;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乳头等经口感染;先天性经胎盘感染。
(3)发病诱因:妊娠、分娩、寄生虫感染、饲养管理不当、运输等引起机体的应激可使其抵抗力降低。
预防措施:
目前虽有弱毒苗和灭活苗,但因其接种后变态反应阳性与自然感染牛只无法区别,不宜推广使用。故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控制。
(1)对感染牛群的控制:
①定期检疫:每3个月进行一次变态反应和血清学反应诊断,阳性牛隔离饲养,临床型牛扑杀。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粪便培养,阳性牛扑杀,无症状牛定期检疫、淘汰。
②将强消毒、切断传染源
③从感染群中培育无病牛:犊牛出生后立即隔离,并在哺乳期饲喂巴氏消毒的牛乳;犊牛饲养场严格防疫消毒,彻底与病牛场隔离;在6月龄内做2次副结核皮内反应,阳性剔除,2次全阴性视为健康牛。
(2)对未感染牛群的预防:
①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防疫消毒卫生,定期检疫;
②加强对引进牛的健康与疫病检查。
|